逢年過節(jié),朋友聚會,大家往往喜歡喝一點,有些人飲酒后面不改色,談笑風生;但有些人滿臉通紅,萎靡不振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其實已經(jīng)有大量的研究證實這與人體內的ALDH2基因密不可分。
首先,我們來了解一下酒精在人體內是如何被處理的。當你飲酒后,體內的乙醇(酒精的主要成分)首先被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的物質轉化成乙醛,然后,一個關鍵的酶--ALDH2,會將乙醛進一步轉化為乙酸,最后排出體外。
ALDH在人體器官和組織中至少有12種,有不同的基因編碼,常見的有ALDH1-ALDH4四種,其中ALDH2是人體肝臟催化乙醛氧化的關鍵酶。ALDH2即乙醛脫氫酶2基因,位于12q24.2全長43.438bp,編碼乙醛脫氫酶和硝酸酯酶兩種異構酶,分布于人體肝臟微粒體中。
人體的ALDH2主要分三種類型,即純合野生型(ALDH2*1*1)、雜合突變型和純合突變型(ALDH2*1*2)(ALDH2*2*2),分別代表三種酒精代謝能力的強弱,也就是解酒能力的強弱,每個人只會有一種類型為陽性。
◆純合野生型陽性者代謝能力強,酶活性好,即解酒能力強,可適量飲酒;
◆雜合突變型陽性者代謝能力偏弱,部分酶有活性,解酒能力較差,須控制飲酒;
◆純合突變型代謝能力很差,酶幾乎無活性,解酒能力很差,最好不喝酒。
ALDH2基因具有明顯的遺傳多態(tài)性,在不同區(qū)域、民族、人種中其發(fā)生頻率不同,有研究通過群體基因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ALDH2變異在歐洲人中出現(xiàn)頻率較低,但在中國、日本等東亞地區(qū)人群中較為常見,因此喝酒后紅臉的反應也被稱為“亞洲紅臉癥”。在中國人群中,攜帶ALDH2突變基因的人群占比將近35%,也就是說,我國近35%的人是不宜喝酒的。
ALDH2基因正常的人,具有正常的ALDH2酶活性,能及時將大部分乙醛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,不影響身體健康;ALDH2基因發(fā)生突變的人,ALDH2酶活性降低或喪失,不能快速完成乙醛代謝過程,導致乙醛在體內大量聚集,使突變攜帶者在喝酒后會有臉紅等不適反應。發(fā)表在著名期刊《科學進展》(Science Advances)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乙醛脫氫酶2(ALDH2)基因突變與面部發(fā)紅有關,而且喝酒臉紅的人,患胃癌的風險更高,東京大學分析了531名胃癌患者的基因數(shù)據(jù),發(fā)現(xiàn)7成胃癌患者攜帶ALDH2基因突變,但這些患者的平均飲酒量并不高。
ALDH2基因型 |
乙醛脫氫酶活性 |
酒精代謝能力 |
中國人群發(fā)生頻率 |
ALDH2*1/*1 |
100% |
好 |
66% |
ALDH2*1/*2 |
13-14% |
偏弱 |
30% |
ALDH2*2/*2 |
2% |
很差 |
4% |
美國腫瘤協(xié)會(ASCO)建議: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1份,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。1份酒精=1聽(341毫升)啤酒,或1杯(142毫升)紅酒,或1小盅(43毫升)烈性酒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議:成年男性每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(0.5兩),相當于啤酒750毫升(1瓶),或葡萄酒250毫升(1杯),或38°白酒75克(1.5兩),或高度白酒50克(1兩)。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,相當于啤酒450毫升,或葡萄酒150毫升,或38°白酒50克(1兩),而孕婦和兒童少年應禁止喝酒。
酒精代謝能力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,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。多喝酒只會讓自身器官適應酒精帶來的刺激,但是對器官的傷害卻是無法逆轉的。因此,不論哪類人群,都不應過度飲酒,否則會出現(xiàn)酒精性肝病、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,甚至肝癌等多種疾病。對于ALDH2基因突變的人,飲酒更是弊大于利,日常生活中更要限制飲酒或完全戒酒。
參考文獻:
[1]邱禮佳,林貞葵,陳慧怡,李金花,林夢琴,梁少明,劉偉.乙醛脫氫酶2(ALDH2)基因多態(tài)性與酒精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[J].實驗與檢驗醫(yī)學,2020,38(4):611-613,617.
[2]汪維,王學義.酒精相關障礙與乙醛脫氫酶2基因多態(tài)性的研究進展[J].神經(jīng)疾病與精神衛(wèi)生,2020.20(3):190-193.
作者|醫(yī)學檢驗科: 彭胡